南怀瑾老师:不要随便讲度人,除非你内圣做到了,才能外王。
内圣的修养
瞻彼阕者,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夫且不止,是之谓坐驰。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,鬼神将来舍,而况人乎!
“瞻彼阕者,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”这三句话,就是大密宗,也就是大禅宗了。能做到的话修养就到家了。“瞻”,就像我们看东西一样,远远地看到。“阕者”,就是那个圆咚咚的圆圈,这是形容看到那个圆满清净的地方。“虚室生白”,这个虚室是指内心,闭着眼睛,但是却在一片亮光中,所谓自性的光明发现了。有些人打坐的经验,夜里在没有灯光的房间里打坐,亮光忽现,张开眼睛,什么东西都看得清楚,这一类也是虚室生白,但是还不究竟,要内在到了虚室生光,自性发光,身体内部五脏六腑,每一个细胞,自己都看得很清楚,那才算真的接近虚室生白。
像白骨观修到了家的人,“瞻彼阕者,虚室生白”,空灵到极点,自性的光明发生,这个时候才对啦!然后“吉祥止止”,这才是大止,得了大定,止算是定,还没有观喔!所以你们修《摩诃止观》的,修密修禅修道的,注意!不到达这个境界,你妄念停不了。“吉祥”是大吉大利,所以后来说“皇上吉祥”这类的话。
“止止”,前面一个止是动词,后面是名词。修止修到这里,就是真正得止了,也真正得定了。
“夫且不止,是之谓坐驰”,大家打坐,人坐在那里,心里头在跑,唉哟!这个念头又来了,我怎么又想钞票!某人欠我十块钱!打坐都想起来了,心中在那里开运动会,坐驰!注意啊!大家打坐都犯了这个毛病。
“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,鬼神将来舍,而况人乎!”他说,你要晓得修养的方法,我们平常眼睛喜欢向外面看,耳朵喜欢向外面听,真正修养做到了,眼睛对外面见而不见,看到的同我不相干。就是佛学的话,内心意识不起分别,虽在闹市中,随便怎么吵,没有听见。佛经上记载,有一次佛在恒河边上,吃完饭以后,偶然坐一下。这时有一个商队过河,车马很多,那个车声马叫声,搞了很久,结果他老人家出定后,看见地上都是乱七八糟的水,就问这些弟子们,这个地方怎么啦?弟子说,刚才很多马车过来。佛说他自己一点都不知道。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不是昏沉,不是睡着了,而是“徇耳目内通”,眼睛不向外看了,内观;耳朵也不外听,内通。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说观音法门,“反闻闻自性”,用耳根修的“入流亡所”。
你们注意啊!尤其年纪大一点的,最好用观音法门,用耳根回转来听自己,可以长寿。为什么可以长寿?因为耳通气海,耳也通肾海,用观音法门修持,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,到达了入流亡所;耳朵、眼睛回转来,进入那个法性,自性之法流。亡所,亡掉了所听所闻的境界,也就是庄子所讲的吉祥止止。这个时候,耳目内通,“而外于心知”,怎么叫外于心知?就是不要起心动念,一个念头也不动,妄念不动,第六意识不用,而能够天上人间无所不知;把能够知道一切的能知之智,及所知之境都空掉了,之后出来的叫般若,佛学叫大智慧,大智慧能通一切法。拿佛学的道理讲,就是第八阿赖耶识,转成了大圆镜智,照天照地。他说到达了那个境界,“鬼神将来舍,而况人乎!”连鬼神都站在你面前听命,更何况是人呢!“舍”就是到这里停止,停在你的面前。
是万物之化也,禹舜之所纽也,伏戏几蘧之所行终,而况散焉者乎!
这个万物之化就是道。以道家来讲,包括儒家、道家、道统。就是《易经》上孔子所说的,到这个境界是“参赞天地之化育”。人的生命功能价值到了最高处,弥补了天地宇宙的缺陷。我们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,是有缺陷的,人修道修养到了这个境界,天地的缺陷可以弥补了。这就是我们传统的道统,尧、舜、禹三代传心的法要,“禹舜之所纽也”。所谓儒道两家所标榜的内圣外王,上古三代圣王尧、舜、禹,他们内圣的修养,关键就在这里。
“伏戏”就是伏羲,我们那个画八卦的老祖宗。“几蘧”是上占的圣王,明主。“之所行终”,他们为什么能够天人合一呢?他们是人世间的帝王,等于佛经上说治世的转轮圣王。就是因为他们内圣修养到达了万物之化育的境界,所以可以达到天人合一。这个是传统文化的道统,内圣的道统。“而况散焉者乎!”其他我们的老祖宗,黄帝、伏羲、神农等等,都得到了这个道统,内圣而后外王;历代的名臣名相,有功业留在历史上的,都是因为他内圣做到了,然后出来外王。
佛家讲度人度世,这个度人的意思就是外王。千万不要说,皈依你了,拿个红包给你,听你念一句阿弥陀佛,你就是又度了一个人了。如果是这样,你要小心!本欲度众生,反被众生度,这是我从四川峨嵋下山以后,几十年对自己的结论。我本欲度众生啊!到现在我感觉到,反被众生度我了。所以要小心,不要随便讲度人,除非你内圣做到了,才能外王。好了,《人间世》第一段故事,到此为止。
孔子教育颜回的这个故事,我们再检讨一下,开始就说到春秋时代诸侯并起,那个时候,中央天子势力已经薄弱了。颜回听说卫君不是一个好领袖,想教育他,使他变成一个明主,所以想去做王者之师,因此向孔子请假,说自己要到卫国去教训卫君。孔子说,你去吧!去了,你吃饭的家伙就掉了,就是这个脑袋要被人家砍了,你这一点本事怎么行!
这个故事,就说明一个人,做学问也好,修道也好,常会犯的错误,就是得少为足,稍稍得了一点就满足了。也犯了孟子所讲的,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”的错误。像我们一样就完了,给人家叫一声老师,马上就倒霉了,反被众生度了,就是被学生度了的;所以千万不能当人师。这个是第一段的道理。后来孔子对颜回的训话,就是教育我们出社会做人做事,应该有的态度;做领袖的是哪一种态度,帮人家又该如何。
颜回听了不满足,孔子再告诉他,进一步你真想出去度人,拿佛家的话,对世界对社会有所贡献,必须要完备内圣的修养,做到了圣人的境界,然后出来外用,才能够起作用。不然的话,目前看起来很辉煌,是很光明灿烂的人生,死后呢?四个字再加上一个字,“与草木同腐”,埋在土下腐化而已!所以,我常告诉青年同学,你们看历史上多少皇帝、宰相、状元,能记得几个名字?在当时他们是了不起,过后都被历史遗忘了,因为没有功德留在人间,就是因为内圣没有做好而出来外用的。这些人都能够争取到一时,不能争取到千秋。所以事业是分两方面来看的,这些圣人们,教主们,说真的也是在争唷!不过争的是千秋,不是一时。
摘录自南师怀瑾先生著述《庄子諵譁》
本期荐读 扫码即可订购
▼
读好书 心明眼亮 会读书 学以致用
怀恩书社淘宝店铺:
怀恩书社微店:shanhuaien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
↓↓↓